隱私主權 vs 雲端依賴:當你使用 AI 時實際上發生了什麼 🧵👇
1/ 當你向 ChatGPT 提問時,你的文字會被加密,發送到 OpenAI 的伺服器,並在他們的基礎設施上進行處理,然後回傳回應。即使有隱私控制,你的數據仍然會傳送到他們的系統。
2/ 當您使用 Apple Intelligence 時,簡單的請求會在設備上處理,但複雜的查詢會發送到 Apple 的私人雲端計算。您的個人數據仍然會離開您的設備進行處理。
3/ Google 的 Gemini 根據您的個人上下文和使用模式在 Google 的數據中心處理您的查詢。
4/ 根本問題在於:當你最私密的對話在其他地方被處理時,你無法擁有真正的隱私。即使有加密和隱私承諾,你的數據仍然在別人的電腦上被處理。
5/ 隱私主權顛覆了這個模型。您的 AI 完全在您的設備上運行。您的健康問題、財務擔憂、個人想法 - 所有這些都在本地處理,沒有任何外部依賴。
這意味著對 AI 功能的網路依賴性降低。基本處理不需要將數據傳出您的手機。沒有企業伺服器分析您的對話。沒有基於您的個人信息進行的訓練模型。
7/ 技術挑戰是巨大的。雲端 AI 能運作是因為數據中心擁有無限的電力和冷卻。將這種能力融入手機中需要突破性的壓縮和優化。
8/ 這就是 Gaia Edge OSS(我們的移動產品)所實現的。 在 Galaxy S25 Edge 硬體上進行全面的 AI 處理,沒有性能妥協,並且完全數據主權。
9/ 隱私主權不僅僅是躲避大型 AI。這關乎數位自主權——你的 AI 為你工作,學習你的偏好,並且永遠不會將這些知識分享給其他人。
2.13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