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话题
#
Bonk 生态迷因币展现强韧势头
#
有消息称 Pump.fun 计划 40 亿估值发币,引发市场猜测
#
Solana 新代币发射平台 Boop.Fun 风头正劲
最近 X 上关于写作的话题比较火,正好看到一篇《写作建议》,作者收集了大量关于写作的经典建议,还分门别类整理到了一起。
所有这些五花八门的技巧,背后其实贯穿着几条非常清晰的底层逻辑。如果你也想让自己的文字更抓人、更清晰,也许看完能让你有“原来如此”的感觉。
底层逻辑1️⃣:写作的本质,是“读者体验设计”
这是所有建议中最核心的一条。
很多写作者,包括以前我也这样,在写作时,想的都是“我想表达什么”。但这份笔记里的高手们点出了一个更高级的视角:写作,是关于“读者要吸收什么”。
Steven Pinker 总结得最到位:作者的目标,是在最大化阅读乐趣的同时,最小化读者理解所需的脑力。
别让你的读者“费劲”。
你的工作不是“倾倒”信息,而是设计一条“体验路径”,让读者感觉自己是在毫不费力地“滑滑梯”,而不是满头大汗地“爬山”。
一旦你接受了这个设定,剩下的所有技巧,都是在为这个“最佳体验”服务。
底层逻辑2️⃣:动笔前,先排空你的“污水管”
我们都有过“写作卡壳”的经历:打开空白文档,枯坐半天,一个字都憋不出来。
这份笔记里提到了一个我见过最生动的比喻,来自 Julian Shapiro 的“创意水龙头”:
> 把你的创造力想象成一个堵塞的水管。水管的最前端一英里,塞满的全是“污水”——也就是你脑子里那些最陈词滥调、最平庸、最不过脑子的“烂点子”。你的水管只有一个水龙头。想得到后面的“清水”,唯一的办法就是:先把这些“污水”全都放干净。
为什么在写作时会卡壳?因为我们总想一上来就写出金句。我们写下第一句“污水”(比如“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然后立刻自我批判:“天啊,这写的是什么垃圾!”——于是我们删掉,试图等待“灵感”。
结果,我们永远卡在“污水”这一层。
...

热门
排行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