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創作者上推特 和普通用戶上推特 邏輯可能是有偏差的 早期中推只是滿足牆內無法滿足的事情 黃推 鍵政 web3是主流 由於翻牆這個門檻,導致絕大部分觀眾是那些會翻牆的程序員 所以除了這三個主流內容外,還有研發 這個特性直到維持到AI爆發 大量的消息來自海外,恰巧也能被大家曝光,衍生了現在的中推ai分享潮 絕大部分創作者都只是出於興趣,希望在前線去同步放大有價值信息,直到25年deepseek開始之後,才出現了大量ai公司出海,引爆了推廣需求,商單頻發 對內容創作者而言,前期並沒有說在這裡掙錢的想法,都是慢慢做著做著,開始賣優質信息或者賣課,把自己的內容做分層,就這樣趕上了這波浪潮罷了 但這波浪,引動了國內大量的需求,因為人們看到了錢,覺得這裡有機會,所以都衝入這裡 回顧下24年10月,我3萬粉絲剛剛開始發小紅書心靈雞湯,那時候時間線幾乎沒有這些東西,發文字雞湯的也就幾個人,髮長推文翻譯的也只有will和柴郡,但現在時間線上經常出現這些東西,只是因為它是被驗證有效的方法罷了 實際上想賺錢而分享的自媒體,和靠分享慢慢賺了錢的自媒體,還是有很大差別的 前者的獎勵函數是漲粉與收益,後者的獎勵函數是探索的正反饋 很多人的ai創作並不是因為能賺多少錢才持續的,而是本身就熱愛 這是有本質不同的 再來說觀眾,也在泛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