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 Magic Patterns 首席執行官 @alexdanilowicz 在 AI 原型設計方面的最大收穫 1. 設計系統整合是 AI 原型設計中隱藏的競爭優勢。Magic Patterns 建立了 "預設",讓你在開始構建之前可以導入實際的組件庫。這不僅僅是讓事物看起來漂亮,而是你的原型是否可以實際用於用戶研究,或在不讓每個人都問 "為什麼這看起來不像我們的產品?" 的情況下交給利益相關者。Chrome 擴展直接從 Storybook 或生產網站提取組件,並自動轉換為 Tailwind。大多數工具跳過這一步,因為它們優化的是 "從想法到應用" 而不是 "從想法到符合我們設計系統的生產介面。" 2. 迭代質量比第一次提示質量重要得多。在他們的現場比賽中,Magic Patterns 和 V0 的結果基本上是平局,儘管第一次提示的結果不同。初始輸出的隨機性很高,但區分好工具和優秀工具的關鍵在於它們如何處理接下來的 500 次提示。Alex 看到客戶感到沮喪,發送 "不行,不行,不行" 的垃圾信息,這只會通過污染上下文使情況變得更糟。Magic Patterns 專門建立了一個 "/debug" 命令,以打破 AI 的絕望循環。你可以迭代幾個小時的工具,每次都勝過第一次輸出華麗的工具。 3. 知道何時需要原型與完整應用程序。Replit 在比賽中提示用戶添加他們的 OpenAI API 密鑰,這雖然減慢了速度,但增加了實際功能。Magic Patterns 故意跳過這一步,因為他們專注於用戶研究的視覺原型,而不是構建生產應用。如果你正在與用戶驗證一個概念,你不需要 Supabase 整合。但如果你已經驗證並需要發佈,你會想要全棧工具。錯誤在於花兩個小時調試數據庫,而你所需要的只是展示給五位客戶的互動模型。 4. AI 原型設計可以將產品失敗率從 80% 降至 50%。超過 80% 的功能建設未能達到其目標指標。但當你在構建之前將一個真正的原型放在用戶面前時,你可以驗證它是否可用、對業務是否可行,以及用戶是否理解接下來該怎麼做。這在之前是不可能的,因為需要設計師的時間來創建 Figma 原型。現在,PM 可以在 10 分鐘內從想法轉變為可測試的原型,並在編寫生產代碼的任何一行之前獲得直接的客戶反饋。這應該成為每個重要功能的標準做法,而不僅僅是最大的賭注。 5. 最好的創始人首先解決他們自己的痛點問題,然後才是明顯的趨勢。Alex 和他的聯合創始人是前端工程師,花費所有時間實施 Figma 模型。在 2023 年 8 月,V0 上線之前,還沒有人看到這個機會,他們在一次內部黑客馬拉松中將 AI 添加到他們的組件庫編輯器中。當 V0 兩個月後上線時,人們告訴他們他們已經死了。但他們擁有獨特的洞察力,因為他們從 "我如何使用我實際的生產組件" 的角度來看待 AI 原型設計,而其他人則從網頁容器或其他技術的角度來看。你的不公平優勢來自於在將 AI 添加到問題空間之前,深入理解該問題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