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的方式是三到四次,而不是一次。” 寫作是困難的。約翰·麥克菲(John McPhee)發明了像小說一樣的文學非虛構作品,並開發了一種四稿寫作方法,將混亂的想法轉化為引人入勝的敘事。 麥克菲在《紐約客》開創了創意非虛構文學,寫了《橘子》和《進入國土》等書籍,通過講故事使複雜的主題變得迷人。他的方法與傳統新聞學不同,因為他在保持事實準確性的同時融入了虛構技術。他的散文結合了生動的意象和簡潔性: “醫生用聽診器聆聽,聽到戰爭印第安鼓的聲音。” 他偏愛直接性: “他喜歡從A到B,而不在中間發明字母。” 關於他的類型,麥克菲說: “非虛構——這到底是什麼,這只是說,今早我們吃的不是葡萄柚。” 麥克菲後來在《第四稿:寫作過程》中對他的寫作方法進行了編纂,分享了數十年的寫作智慧。 他的組織哲學塑造了一切: “你可以以這樣的方式建立結構,使人們想要不斷翻頁。非虛構中的引人入勝的結構可以具有類似於虛構故事情節的吸引效果。讀者不應該注意到結構。它的可見性應該和某人的骨骼一樣。” 麥克菲的四稿框架: 1. 腦力激盪草稿 - 捕捉每一個可能的想法、事實和角度,無需編輯或評判 2. 結構草稿 - 將想法組織成邏輯序列,並確定核心敘事線索 3. 無情刪減草稿 - 刪除所有不服務於主要信息或使讀者困惑的內容 4. 精修草稿 - 精煉散文,修正語法,確保每個句子都朝著你的目標推進 這是我找到的最佳寫作技巧之一。這種方法之所以有效,是因為它將創造性思維與批判性評估分開。當你試圖在產生想法的同時寫出完美的散文時,很容易陷入創意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