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話題
#
Bonk 生態迷因幣展現強韌勢頭
#
有消息稱 Pump.fun 計劃 40 億估值發幣,引發市場猜測
#
Solana 新代幣發射平臺 Boop.Fun 風頭正勁

Viki_Nan.mp3
【“收益分享型”穩定幣,會成為未來的穩定幣常態嗎?】
穩定幣,是這輪週期無可爭議的主線之一,也是加密貨幣行業為數不多有正外部性的業務,近年來吸引了眾多資本紛紛涌入。
但穩定幣的背後,隱藏著一筆巨大的、尚未被充分挖掘的財富。
支撐其運行的數百億美元儲備金,每年能產生超過 110 億美元的利息。
目前,這筆錢幾乎全部流入了發行商的口袋。然而,一場變革也許正在醞釀 —— 穩定幣的收益分享。
這裡想把 @SeiNetwork 創始人 @jayendra_jog 的這篇推文,和 @Sei_Labs 的研究的核心內容,以中文的形式整理,並分享給大家。
正如 Sei Labs 的研究和 Jay 的推文顯示的,將這筆收益分享給用戶,是一場由基礎經濟學定律驅動的趨勢。
🔴第一部分:收益分享的經濟學原理🔴
理論上,有三個核心因素共同將穩定幣推向收益分享的結局。
1️⃣直接競爭: 該模型將穩定幣市場看作一場關於“利息返還率”的價格戰。為了吸引用戶,發行商會相互競價,提供更高的收益返還。在充分競爭下,這種壓力會將返還率推向極限,使其接近100%。
2️⃣外部選擇壓力: 即使是壟斷發行商,也必須和其它鏈上生息資產(如代幣化國債)競爭。為了防止用戶因機會成本而流失,發行商必須提供有競爭力的收益。例如,如果外部資產能提供4.5%的收益,而穩定幣自身的便利性價值為1%,發行商就需要分享足夠的收益來彌補3.5%的差距。
3️⃣壟斷聯盟的脆弱性: 發行商通過合謀(形成卡特爾集團)來維持低返還率的策略難以成功。因為隨著市場競爭者增多,總會有參與者傾向於打破協議以搶佔整個市場,這種背叛的誘惑使得聯盟非常不穩定。
🔴第二部分:市場規模與潛在影響🔴
待分配的收益資金規模巨大,足以對現有生態產生重要影響。
1️⃣百億級的收益池:僅在以太坊、波場、Solana和BNB鏈上,穩定幣儲備金每年產生的潛在總收益就高達約110億美元,如圖所示。
2️⃣遠超網絡費用:以太坊鏈上穩定幣的潛在年收益(約67億美元)幾乎是其網絡年手續費收入(約24億美元)的三倍。
3️⃣生態價值迴流:在一個70%收益分享的場景下,僅以太坊生態每年就能獲得超過$47億美元的額外價值注入。
🔴第三部分:現實中的主要挑戰🔴
理論上的趨勢在現實中面臨三個主要障礙。
1️⃣市場與用戶行為: 模型的關鍵假設是用戶會主動追逐最高收益。但現實中,用戶可能更看重安全和便利性,對收益的敏感度不足,從而減弱競爭壓力。
2️⃣監管紅線: 這是主要障礙‼️美國的GENIUS法案明確禁止將抵押品收益直接作為利息分給用戶。這迫使發行商必須尋找合規的、但更複雜的間接價值分配方式,例如生態系統基金或開發者激勵。
3️⃣傳統金融的阻力: 收益分享型穩定幣會直接衝擊傳統銀行業務。因此,銀行業正在積極遊說,試圖通過立法來限制其發展,這為變革增添了政治博弈的複雜性。
🔴結論:
綜上所述,穩定幣的收益分享在「經濟學」上是「競爭驅動的必然趨勢。
然而,其實現的具體路徑和時間,將主要取決於用戶行為的實際反應、監管政策的最終形態以及與傳統金融的行業博弈。
最終的解決方案可能並非直接的利息分配,而是通過生態系統激勵等更間接、合規的方式來實現。
🔴Stablecoins Move Faster on Sei. ($/acc)


Jay ($/acc)2025年9月30日
本地穩定幣是否應該將收益回饋給生態系統?
從 USDH 和 USDM 開始,收益分享的穩定幣可能會主導市場。
我請 @Sei_Labs 研究團隊對此進行建模。
我們的結論是:收益分享的穩定幣是不可避免的,前提是它們能夠克服監管障礙。

7.04K
熱門
排行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