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球的地幔 🤯 它的厚度為 1,800 英里,佔地球體積的 84%。我們的地幔中含有的水比我們的海洋還要多。 我們從未鑽得足夠深以直接取樣地幔。但在一個名為紐芬蘭的島嶼上,你可以找到被運送到地表的地球地幔。 在最近的一個特斯拉活動中,有人給了我這個精美的樣本,他認為我可能會喜歡它,當我研究它時,我對地球內部動力學與其他行星和衛星相比的特殊性產生了新的敬畏。 首先,地幔不是固體岩石,而是一種粘稠的流體,因我們熔融的核心的熱對流而循環……每十億年循環一次!這種循環是驅動板塊構造及其副作用(如地震、火山和山脈形成)的基本力量。 通常,地球地殼的板塊會被俯衝到地幔深處,回收行星的表面。在加拿大高原的罕見情況下,地幔卻在大約 5 億年前被推到大陸地殼上,當時大陸相撞。 這個地幔樣本主要是超基性岩石橄欖岩,在這裡風化成黃褐色。裡面,未改變的岩石是深綠色的橄欖石。它還嵌入了閃亮的雲母片。 從地幔上升的玄武岩在約 1.5 億年內冷卻並滑向俯衝帶。雖然冷卻到足以開始下沉,但它仍然比地幔輕,為了能夠再次循環回去,它必須變得更加密集,並且確實如此,30 英里深處變成了榴石岩,然後進一步下沉到地幔中,地幔本身作為粘稠的流體循環到我們的熔融核心,進行十億年的往返旅行,再次回到地殼。沒有榴石岩這一材料的奇蹟,我們的板塊構造系統將會停滯不前。 只有地球發展出了俯衝的習慣,這幫助地球在數千年中保持穩定。俯衝不僅回收固體海洋地殼,還回收火山排放的水和二氧化碳等揮發物,回到地幔。相比之下,其他行星,如擁有化石河谷的火星,隨著時間的推移,揮發物已經簡單地流失到太空,沒有在其地幔中循環的儲備。 俯衝將水循環到岩漿中,形成花崗岩(在大陸地殼中積累),並降低地幔的粘度,使其能夠進行對流,保持板塊運動。在我們的太陽系中,花崗岩僅在地球上發現。 火星缺乏板塊運動,使得我們太陽系中最大的火山能夠在一個地方持續噴發數十億年。相比之下,像夏威夷群島這樣的火山鏈,留下了一系列沉入海床的前火山錐,一直延伸到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