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be-coding 的問題在於,它為某種類型的人(包括我自己)打開了大門,這些人現在推廣這個觀念:你可以在幾天內 vibe-code 一個應用程式,並開始賺取改變生活的金額。 這變成了與資訊大師世界相同的虛假和無聊的能量,生活方式成為產品,對於那些想要快速致富的懶人設置不切實際的期望。 如果我誤導了人們:我相信你可以 vibe-code 一個 MVP。你可以獲得興趣、候補名單,甚至早期收入。如果產品簡單或你有基本的工程直覺,有時你真的可以快速構建和擴展一些有意義的東西。這是有可能的。 但大多數時候,構建真正的軟體仍然需要幾個月。它需要迭代、除錯、新功能和實際用戶,以便你可以測試和修復。非工程師往往誤解軟體是一個活的、有生命的有機體。它需要維護,它需要氧氣(分發和增長),而這些都不是瞬間或有限的需求。 任何聲稱你可以完全自動化行銷的人都是在說謊。任何承諾一夜之間獲得數千名付費用戶的人都在銷售邊緣案例。這些結果確實會發生,但它們是罕見的,將它們視為標準就是人們最終感到失望和憤怒的原因。 許多“軟體掉鏈子”的敘述來自於將今天與 2000 年代/2010 年代進行比較,當時(我相信)公司是以幾十年為考量來建立的。現在太多創始人(再次,包括我自己)幻想著快速致富,而不是持久的影響,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社交媒體,並且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每個風投都在我們的喉嚨裡強行灌輸 Cursor、Lovable 等敘述(參見:最快達到 1 億美元年經常性收入的公司圖表)。 我不是說你不應該想要快速致富。這實際上正是我想要做的。我是說,你可能會通過旨在構建持久的東西來獲得更多的成功,因為相反的情況是一個非常不可能成功的賭注,生存者偏差是你在動態消息中看到的唯一東西。 為了完全清楚(和 TLDR):僅出於自私的原因,你應該想要為長期影響而構建。不要讓社交媒體說服你,你可以無需編碼就實現 1000 萬美元年經常性收入的 SaaS,或在 22 歲時籌集 5000 萬美元並在 2 年內退出是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