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加密貨幣的成熟,逐漸脫離自創立以來的主要特徵(即「一筆大交易」) 僅僅成為加密原生的優勢已經不再足夠。這一優勢在私募市場上已經迅速減弱——從基金表現隨時間的變化來看,這一點顯而易見。 隨著市場結構的變化,這一點在流動性方面將會更加明顯,特別是當資金配置者的結構性設計是長期持有這一資產類別時。 在我看來,你將非常明確地需要對加密之外的世界有更全面的看法(有些人會認為這意味著宏觀的角色扮演,但在我看來,這比這更為微妙),而僅僅通過說「我不會預測市場」來迴避問題,對於持有流動代幣的人來說是行不通的。 沒有人期望資金配置者能完美地預測市場,但如果我們正在進入一個制度變革的時期,分散度增加(我們確實如此),而在私募市場中隨意投資的低懸果實已經被摘取(確實如此),那麼對於加密之外的更廣泛風險市場沒有任何看法是不可接受的。 我懷疑在幾年內,我們將看到一些僅專注於加密的公司表現非常糟糕,儘管許多底層技術的承諾已經實現。 在某些方面,這在穩定幣的世界中已經在發生。我們都知道那個圖表將持續上升,但如果你深入探討那個價值最終將如何累積,你會聽到一些可疑的結論。 也許最有趣的是,現在的世界可以迅速轉向第一階效應,這要歸功於AI,因此參與者會感覺更有信息(而且可能確實如此),但問題是 1)參與者現在是否感到一種虛假的安全感(即我現在感覺自己對這件事有了解,但實際上我並不知道它~真正~是如何運作的) 2)世界將如何改變的第二和第三階效應是什麼(因為對第一階效應的理解在某種程度上已經商品化) 後者是我們在compound中經常討論的,特別是因為我們歷來花了更多時間將研究和原始資料視為一等公民。 前者對我來說特別有趣,因為它讓我想起@lightcrypto的朋友說的,讓你困擾的不是你不知道的事情,而是你認為你知道的事情,其實並非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