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環」這個詞經常被隨意使用或被改編以適應某些敘述。 但技術上的定義是:循環總是從低點到低點來衡量。這是唯一相對一致的計數,從一個低點到下一個低點的持續時間定義了循環的時間框架。 循環的頂部是變數,會隨著循環而變化。這不是一個一致的持續時間,因為它受到更廣泛趨勢的影響。在狂熱的長期牛市中,頂部會在較低時間框架的循環中晚些時候形成,以便價格能夠在循環中向上延伸,深入循環。在熊市中,頂部會早早出現,給下行趨勢留出時間深入並延續下去。 在牛市階段,一個常見的主題是價格大約有四分之三的時間上升,四分之一的時間下跌。比特幣仍然處於長期牛市中,迄今為止在幾個循環中都相當好地遵循了這一模式。成熟的資產如黃金也是如此,但它們也經歷過只有四分之一上升、四分之三下跌的時期,這被定義為長期熊市階段。 當人們說比特幣的「四年循環」已經死了時,他們真正想表達的是,期待每個高峰在距離上一次低點的相同間隔(每四年)出現是愚蠢的。他們💯是對的,下一個高峰很可能會比上一次出現得更晚!而在下一個循環中,可能會更早出現。但假裝這個循環結構不能在這個循環中重複,也是同樣愚蠢的。 因此,循環在識別熊市低點時帶來了最大的清晰度。在較短的時間框架(每週或每日循環)中,雖然噪音較多,但它們也有助於在較高時間框架的趨勢向上時把握中間進場時機。 像任何工具一樣,循環可以提供很大的優勢,但(不言而喻)沒有任何接近確定性的東西。它們在無方向的市場中也可能發出許多錯誤信號,因為並非每個循環都會有乾淨的正弦波結構。除此之外,識別我們在循環中的位置以及何時發生關鍵轉折點(低谷-高峰-低谷)時,總是涉及到一定的判斷。有一些工具(如技術分析和情緒分析)可以幫助這方面,但確認往往必須在事後進行,因為人們無法輕易區分上升趨勢中的正常回調與開始熊市(下行)階段的回調。 除了罕見的狂熱拋售,這些情況可能更容易提前預測,準確把握頂部從來都不容易,在某種程度上,這也不是目的。循環分析本質上是跟隨趨勢的,等待頂部確認意味著放棄一部分(或很多)上行潛力。這一策略試圖獲得良好的起步(更可預測的低點),然後捕捉上行運動的主要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