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话题
#
Bonk 生态迷因币展现强韧势头
#
有消息称 Pump.fun 计划 40 亿估值发币,引发市场猜测
#
Solana 新代币发射平台 Boop.Fun 风头正劲
1/10
我刚刚读完斯文·贝克特关于全球棉花产业发展的历史。这本书在主要论点上有点重复,有时读起来有点乏味,但对于那些对贸易和工业政策历史感兴趣的人来说,绝对值得一读。

2/10
这些经济历史中一个有趣的方面——也是主流学术经济学家难以理解的地方——是贸易模式和比较优势并不是"自然的",而是直接源于政策和制度。
3/10
棉花商人,贝克特写道:“早就明白他们的贸易深深嵌入地方、国家和全球政治之中。他们本能地理解,国家并不干预市场,而是构成了市场。”
4/10
他表明,除了实际种植棉花纤维(即使在这方面,也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多)之外,棉花生产中的比较优势没有什么是“自然”的。它以及相关的生产力提升,都是政策和制度的产物。
5/10
更重要的是,通过限制或鼓励向更强大国家的转移,比较优势可以被转移(尤其是来自印度),这些国家希望从与棉花纺纱和织造相关的更快的生产力增长中受益。
6/10
经济学家曾经对经济历史非常着迷,认为这是理解该学科的基础。但他们现在不再如此,似乎尽可能地避免它,这可能是因为你无法阅读历史而不发现主流经济模型是值得怀疑的...
7/10
而且,充其量也太有限,尤其是在交易方面。这并不是因为这些模型需要简化的假设才能工作,而是因为它们只能在旨在使其工作的假设下运作,而这些假设往往是错误的。
8/10
贸易嵌入在政治、法律、金融和结构性机构中,在一个不同国家在全球一体化与国家主权之间选择不同立场的世界里,这些模型的预测和分析价值相当随机。
9/10
例如,印度“选择”了全球一体化(即其殖民统治者为他们选择了这一点),而英格兰(后来是法国和德国)选择了非常严格的经济主权。很容易猜测,棉纺织和织造的巨大奖赏向哪个方向转移。
10/10
无论如何,对于那些想要了解在强大国家、大型全球参与者和弱势工人主导的世界中,贸易模式、贸易失衡、比较优势和生产力提升是如何决定的,这本书非常具有启发性。
60.51K
热门
排行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