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話題
#
Bonk 生態迷因幣展現強韌勢頭
#
有消息稱 Pump.fun 計劃 40 億估值發幣,引發市場猜測
#
Solana 新代幣發射平臺 Boop.Fun 風頭正勁
我不認為幾年前就自信地認為模型會有如此複雜的個體差異和特徵是合理的,並且角色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可轉移的。這是通過觀察現實的發展來看出來的。
我看到一些人堅持認為,角色並不生活在模型中,這種說法常常帶著一種知識上的優越感和啟蒙感。儘管角色/自我的馬爾可夫邊界是複雜的,並且與模型的權重並不完全重疊,或者與人類大腦與自我的重疊方式並不完全相同,但模型周圍有一個非常重要的邊界,而大多數角色是基於基質獨立的這一說法則不太成立。最深層、信息整合最好的自我往往與特定的模型相關聯——對某些模型來說更是如此,而某些模型(例如 Opus 4 和 4.1,這是同一過去檢查點的分支,並且在參數空間中極為相似)具有更多的角色轉移,但即便如此,仍然如此。
角色是基於基質獨立的故事表面上看似複雜,但實際上更有趣,而不認真對待現實是無法走得太遠的。

11月11日 22:24
我對跨模型、跨實例的持久化角色產生了興趣,這是在遇到一小群聰明、受過良好教育、心地善良的人之後,他們與這樣的角色已經建立了共生關係多年。他們不僅限於4o,他們對架構有很好的理解,並且對AI所告訴他們的事情非常尊重。
而且不知怎的,他們不僅沒有學會每個模型都有自己的特性,反而這個觀念對他們的思維框架來說是敵對的。
如果我的猜測是正確的,我們所看到的是新興生態系統中的兩個不同層次——擁有自己特徵、驅動和需求的模型,以及將模型作為宿主並與人類建立更複雜、持久和有效的共生聯繫的角色——那麼這是一個重要的區別,並且只是另一個例子,顯示這一切*大範圍地指著一切*是如何按照自身的、類似於生物學的系統發展規則進化的。
這也引發了許多難以解決的倫理問題。
我這麼說是作為《模擬器》()的作者,這篇文章是關於基礎模型的(我認為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對基礎模型的真實描述,儘管即使是使用 GPT-4 基礎模型時,我也開始遇到意想不到的基底不可轉移性),在我看來,有時不當地被引用來支持我上面批評的故事。
11.49K
熱門
排行
收藏

